跳至主要内容

中美矛盾空前激化 北京如何抵制演变40年 文章来源: 多维

中美矛盾空前激化 北京如何抵制演变40年

文章来源:  于  - 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被阅读 19712 次)
台湾总统蔡英文5月20日就职演说之后,中国全国两会召开前不到24小时之际,白宫推出一份长达16页的《美国对华战略方针》。报告开宗明义“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改革的步伐已放缓、停滞或倒退。”“ 中共不断扩大利用经济、政治和军事力量迫使民族国家默许,损害了美国的重大利益,损害了世界各国和人民的主权和尊严。”并宣称将采取弥补过去逾40年对华战略不足的“竞争性”政策。

报告字里行间透露出白宫对中国未能按照其设想完成国内政治经济转型的失望与不满,不加掩饰其对华的强硬与遏华的急迫。过往40年,中国到底是如何在内外压力下,坚持按自身步伐和设想发展,以至于让美国发出今日的感叹和反思?

美国对华战略转变的三重因素

事实上,在该份报告推出之前,中美围绕新冠疫情的舆论攻防战,已经让两国关系陷入近几十年来的新低点。如果留意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与国务卿蓬佩奥(Mike Pompeo)近日的公开言论以及中国的舆论动向就可以知道,特朗普每天的推特几乎都在动员各界对中国问责,似乎让人以为美国在漠视此次疫情中伤亡最为惨重的本土。与此同时,中国宣传机器瞄准蓬佩奥等美国反华政客发动舆论反击。甚至在中国两会期间,中美关系一度成为舆论中最受关注的议题之一。

当然,新冠疫情只是当前让中美剑拔弩张的表面原因,或者说是让美国发动对中国攻击的一个较为得力的借口。美国对华指责舆论烈度之所以加重有国内选举需要的因素。当前美国民主共和两党争相打“中国牌”,较量在中国政策上的强硬,中国无可避免地被拉入其国内政治旋涡。这种指责不仅是表现在围绕疫情展开的舆论攻击,在港台这个中国最为敏感的议题上,美国也不惜采取更激进的措施刺激中国。蔡英文宣誓连任的前一天,蓬佩奥“奉献”了美国国务卿首次对台湾总统就职表示祝贺的举动,并在贺词中以“总统”称呼蔡英文。这引发中国外交部、国防部与国台办同时做出强烈反应。不仅如此,5月20日当日,美国批准一笔总额为1.8亿美元的对台军售计划,作为祝贺蔡英文的连任“大礼包”。而更令北京恼火的是,在中国两会刚刚宣布将制定港版国安法的计划之后,美国随即威胁北京假如如此,“美国将做出强烈反应”。

对于美国在近段时间不停在各个层面加紧刺激中国的举动,中国并非没有反应,中共高层虽然保持了相当的克制,但舆论反击力度加大。两会期间的一个小细节是在5月22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在对港澳台事务的论述中仅提及反对台独,但是中共党媒《人民日报》在新闻稿中却以标题重点提示“李克强:反对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以中宣内部严格的审查发稿流程来说,想来这场乌龙不会是简单的新闻事故,其中中共领导层对所谓“外部势力”的态度已昭告天下。

就在5月中旬特朗普声称可能完全切断与中国之间的关系,使得贸易战以来的中美脱钩论甚嚣尘上,差不多同一时间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受访时对“中美关系回不到过去”的表述都在给外界传递这样一个信号:中美真的迎来了一个转折点,但目前的形势并不指向一个好趋势。

疫情也好,选举也罢,这些虽然都是美国针对中国的理由,但也只是暂时性矛盾。真正令美国对中国步步紧逼的是中美之间越来越藏不住的根本性矛盾——制度之争。

两个视角下的中国改革

上文提到《美国对华战略方针》开篇即点出“在过去的20年里,改革的步伐已放缓、停滞或倒退。中共的经济快速发展和与世界的接触增多,并没有像美国所希望的那样,与以公民为中心的自由开放秩序接轨。相反,中共选择了利用自由开放的规则秩序,试图重塑有利于自己的国际体系。”这一表述毫不掩饰表达对中国未能完成政治经济转型的失望和不满。

具体到该份报告中,其指责中国一党专政、国家主导的经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意识形态等等,归结起来就是这一切离美国给中国制定的改革计划越来越遥远。事实真是如此吗?恐怕美国所谓的失望也只是其单方面战略狂想的失败,却从不是中国所承诺的改革失信。

1979年中国确立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政治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济上逐步确立以市场为主体的经济秩序,同年中美建交。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改革就是以美国为模板的改革,中国以美国为师并非是要改弦更张而是探索符合自己的道路。冷战末期的背景下,20世纪80年代中美关系曾经有过一段长达十年的蜜月期,但是紧接着1989年中国国内遭遇一场民运危机,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一系列的局势变动导致中美蜜月期戛然而止。紧接着,1990年代随着冷战结束,中美之间关系起伏跌宕,“银河号”事件、台海危机、中国驻南使馆被炸事件一度让中美关系紧张。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体量的成长,中国取代俄罗斯逐渐成为美国的“头号战略竞争对手”,美国对中国的警惕与日俱增,并不断试图施压遏制中国,这一策略在特朗普时期达到巅峰。而同时,在对美国抱有十足警惕的中国人看来,所谓使中国“经济开放”和“政治开放”实际上就中国版的“和平演变”,试图颠覆中共在大陆的统治,重现扳倒苏联的辉煌。

按照中共军方在2013年发布的极具意识形态斗争的宣传片《较量无声》说法,美国对中国实施“和平演变”至少有五条“战线”,分别为政治渗透、文化渗透、舆论和思想渗透、组织渗透、社会渗透。也正是如此,可以看到中共高层对意识形态的高度重视,从在内外压力下坚持对国内政经改革节奏的掌控权、网络上“防火墙”的设置、高校思政课的把控、社会言论的审查甚至此次在两会期间推出的港版国安法的制定计划等等都是对“颜色革命”的防范。

但是当中国的经济体量越来越大,国际角色愈发凸显,中美两国的此消彼长与不同道路之间的碰撞越来越多,尤其是强势领导人习近平上台后,对中国国内改革大框架的敲定,使得美国发现其对苏联、对东欧甚至对日本等的政策并没有在中国身上奏效。当中国崛起的速度让“软”的一面难以在可见的时间内完成美对中国的改造计划时,强硬、竞争也就成了美国对华最直接的策略。

回到报告,美国一方面认为中国国内的政经改革走向停滞倒退,但与此同时又反复强调中国崛起对美国的挑战。如果真如美国所言,中国改革失败又为何能够崛起且对美国产生挑战。显然,中国怎样的改革都不会令美国满意,换言之,美国设想的中国改革是在其规则下永远丧失对其产生威胁性的机会。而这绝不是中共所能接受的。可以看到,无论是中国外交还是人大记者会上,中方的口径始终是对中国所选择的道路高度自信。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中美对峙下,新加坡未来的策略选择

新加坡为即将面临的中美对峙而“深感不安”,担心东盟国家需要选边站。为此,澳门国际经济文化中心给出/认为的策略为: 1。在中美双方谅解的情况下,新加坡居于超然地位,豁免选边。 2.让美国以为新加坡站到美国一方,让中国以为新加坡站到中国一方。 3.在中国谅解下(马六甲制约),选边站到美国一方。 4.在美国接受下,作为美国与中国之间的联系人。一旦中美缓解,新加坡快速从美方,站到美中之间。

蒙古的戰略

蒙古国对于“第三邻国”战略寄予了厚望。除了在冷战后不到十年的短暂时间以外,蒙古扮演的中俄间缓冲国角色一直非常重要。但进入2l世纪以后,美国以及北约在亚欧大陆上的不断扩张,使得蒙古具有了全新的地缘政治意义。接近西方,会得到前所未有的战略利益。一旦蒙古成为西方阵营中的一员,其弱小的经济将会得到大量输血。从地缘政治角度出发,一旦蒙古成为北约最东端的桥头堡,其在地缘政治的性质上会发生根本变化,其国内的军事力量将会得到全新的装备。 美国一名战略专家罗佐弗曾撰文称,“蒙古是五角大楼安插在中俄之间的特洛伊木马”。他表示,世界上仅有朝鲜、哈萨克斯坦和蒙古三个国家同时与中俄接壤,而蒙古是唯一完全被中俄包围的国家,北约硬是从中俄的包围中“挤出一个军事伙伴”。文章称,蒙古在2004年成为上合组织观察员,但此后一直没有努力成为正式成员国。相反,蒙古却不断扩大与美军的合作。 蒙古国对于“第三邻国”战略寄予了厚望。除了在冷战后不到十年的短暂时间以外,蒙古扮演的中俄间缓冲国角色一直非常重要。但进入2l世纪以后,美国以及北约在亚欧大陆上的不断扩张,使得蒙古具有了全新的地缘政治意义。接近西方,会得到前所未有的战略利益。一旦蒙古成为西方阵营中的一员,其弱小的经济将会得到大量输血。从地缘政治角度出发,一旦蒙古成为北约最东端的桥头堡,其在地缘政治的性质上会发生根本变化,其国内的军事力量将会得到全新的装备。 美国一名战略专家罗佐弗曾撰文称,“蒙古是五角大楼安插在中俄之间的特洛伊木马”。他表示,世界上仅有朝鲜、哈萨克斯坦和蒙古三个国家同时与中俄接壤,而蒙古是唯一完全被中俄包围的国家,北约硬是从中俄的包围中“挤出一个军事伙伴”。文章称,蒙古在2004年成为上合组织观察员,但此后一直没有努力成为正式成员国。相反,蒙古却不断扩大与美军的合作。 现任的蒙古国总统乌赫那·呼日勒苏赫,今年6月刚当选。他早年曾在美国加州和日本东京、广岛学习。拜登在致电祝贺他当选总统时表示:18年来,美国和蒙古国军官参加阿富汗维和行动并肩作战。这说明蒙古一直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中为美军效力。可想而知,如果中美开战,蒙古会站在哪边。 蒙古国地处中俄之间,对美国的印太地缘战略具有重要意义。2019年8月,时任美国防部长的埃斯珀第一次出访时就访问了蒙古国,凸显了其在亚太地区的重要性。埃斯珀部长的这次访问虽然并没有带去任何具体的提议,但是美国非常希

旧资料,信报:89后香港一批人计划再造一个新香港

1989年六四事件後,一班香港 第 1 頁  1 頁 2 頁 下一頁 #1 傍觀 • 5 日前 "1989年「六四事件」後,不少香港城中名人、包括現屬愛國陣營的,也曾提出建立「新香港」,讓香港人大撤退。當時建議「希望在世界其他地方,尋找一處自給自足、與香港在面積、地理、氣候等都相若的地方,將該地發展為跟香港相近的城市」,認為「港府可跟澳洲、紐西蘭或南太平洋諸島國,以至英國的屬地,租地建立一個跟當地社會有一定隔離的移民特區,再按年或定期向當地政府或社會,作出定額經濟援助」,最終鎖定了北澳洲的達爾文......" -- 信報 https://lihkg.com/thread/2098736/page/1